2010年9月12日

重拾第一次聽Mogwai、Explosions In the Sky和Mono的感動



重拾第一次聽Mogwai、Explosions In the Sky和Mono的感動

words by 小寶─誠品音樂館店員、後搖滾達人


就跟許多很早就接觸到Pg.lost音樂的人一樣,不約而同的我們都是從音樂評論網站The Silent Ballet1不定期推出的免費下載合輯裡聽到了Pg.lost。

2007年春天裡的某個月,當我把這張有著一個令人倍感親切的中文標題「明天的潮汐」下載完成,並很順其自然地丟到播放系統讓這張合輯裡那些不知道來自何方的新名字被隨機播放時,不意外地以我的偏好,我注定要在《Yes I Am》這首曲子第一個音符落下時,移動手上的滑鼠將Firefox的視窗轉換至Winamp上,而Pg.lost這個有點怪異的團名也隨即被我放到Google上瘋狂地搜尋了起來。



喔,瑞典團,2006年才認識到另一個團名簡單到不行的Ef,隔年又跑出另一個光憑一首曲子就讓人十分驚艷的Pg.lost,難不成瑞典除了極度發達的清新花草和死亡金屬外,也要開始踏入後搖這個領域並且證明瑞典人玩什麼樂種都可以是很出色的嗎?

在Google了好幾頁後,終於順利地將收錄Yes I Am這首曲子的同名EP「Yes I Am」搬回了D槽,也不管「明天的潮汐」裡的還有幾個樂團尚未跑出來跟我打招呼,我就開始一遍又一遍地聽起了「Yes I Am」裡的五首曲子,雖然Pg.lost走的是安靜→激昂式的老梗大爆炸後搖路線,不過就跟Mogwai、Explosions In the Sky、Mono、甜梅號一樣,Pg.lost對於旋律的掌握,爆炸氛圍的堆砌自有他們獨到之處,如果說上述提到的幾個樂團是屬於後搖界的A咖,那Pg.lost光憑這五首曲子少說也拿到個B+的成績,特別鍾愛曲目第二的《Kardusen》,一開始的節奏緩慢但隨著層層交疊的吉他彈奏出平實卻動人的旋律,搭配著乾淨明亮的貝斯線,背景軍樂隊式鼓擊節奏,曲子中後段吉他Feedback音牆如預期的宣洩而出,歌曲結構可能無法立刻吸引注意,味道卻會愈聽愈顯現出來,Pg.lost的音樂風格在這張EP和其他後搖團並沒多大差異,只是玩得更好更動人。

來到2008年的秋冬交替時,Pg.lost終於正式發行了第一張專輯「It's Not Me, It's You!」,在酷寒即將到來的日子裡沉浸在Pg.lost的音樂中,比任何日光艷陽還要令人感到溫暖。在這張專輯裡,Pg.lost試圖展現他們對長篇樂章的駕馭能力,不但整體歌曲長度沒有短於六分鐘,甚至六首曲子裡有三首超過十分鐘,開場曲《The Day Shift》就是一首長達11分鐘的史詩巨作,以緩慢沉重但交織棉密的吉他Feedback開場,3分鐘過後鼓聲重擊落下,之後整首曲子就以一種令人魂縈的氣氛慢板演奏歌調來鋪陳,從安靜到咆哮、從平靜到殘暴;而整張專輯也以第一首曲子為骨幹,用著極美的旋律配著沉緩的堆疊手法來詮釋著動人的大爆炸後搖的完美狀態。

沒有讓樂迷等待太久,2009年即將結束的12月Pg.lost發表了第二張專輯「 In Never Out」,Pg.lost沒有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繼續操弄著他們已經很拿手的滿分級後搖曲式,整張專輯瀰漫著一股深沉、哀傷的暗黑氣味,在吉他音牆上相較以往更為堅硬、厚重,雖然保有一貫的優美旋律,但在情緒處理上也顯得更為激昂與直接了當,以第六首《Gomez》來說,彷彿送葬的儀隊,沉重的鼓聲搭配著孤寂的緩飆吉他,情緒層層堆疊而上,將悲傷深掘至聽者的靈魂之中,填滿心中的每個角落。Pg.lost用著悲憤的力道再一次編織出一張穿透人心情感的魅力之作。


7/2下班回到家,照例打開電腦用Firefox同時連上幾個常去的網站,做每日的例行性資訊吸收的動作,而在進入PTT我的最愛裡依著看板的順序快速地瀏覽當日的文章,來到後搖板看到標題『Pg.lost 巡演(2010)』,點進去看到﹝10月3日 台北﹞這幾個字後,很冷靜且熟練地連上Youtube開始複習少到不行的Pg.lost的每一場Live,這個動作在每一次聆聽Pg.lost的新作品時總會重覆個好幾天。

在從來沒有奢望可以親臨他們現場的當下,這場Live的消息來得真是讓人意外又驚喜,本以為要看Pg.lost的現場可能得飛到瑞典,連他們被請到日本演出我都沒奢想過,沒想到現在居然有機會不用出國就可以在台灣看到,我相信如果以觀看Youtube的經驗來做比較的話,那他們現場的細膩度和震撼力一定可以讓我想起之前幾次欣賞Mogwai、EITS和Mono演出時的那股興奮與感動的。

Pg.Lost 2009年在波蘭華沙(Warszawa)的現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